程砚秋

程砚秋(1904—1958) 原名承麟(满族),后改汉姓“程”初名程菊农,继改艳秋,字玉霜;1932年起,更名砚秋,改字御霜。出身于破落的仕宦世家,幼年家道中落,为生计,6岁投荣蝶仙下,随荣蝶仙练武功,从荣春亮习武生。一年后还向名武生教师丁水利学过一出《挑华车》。后因扮相秀丽,改从陈桐云习花旦,学《打樱桃》、《打杠子》、《铁弓缘》。调嗓时发现嗓音极佳,改学青衣,师从陈啸云,学《彩楼配》、《别宫祭江》、《祭塔》及《宇宙锋》。程砚秋童年时的基本功训练异常艰苦,他以惊人的毅力接受了这些训练,熬过了他“最惨痛”的童年。他11岁时初次登台,便以文武各功稳练超群崭露头 角,得到内外行的一致赞扬。

1915—1916年,他先以借台学艺的身份,在浙慈会馆参加名票房“春阳友会”的演出,当时余叔岩因倒仓亦常到此参加露演,程在这里得到不少舞台实践和观摩名家名票演出的机会。不久,即正式参加营业演出,在丹桂茶园(东安市场内)为芙蓉草(赵桐珊)唱开场戏,边学边唱。因嗓音高亢,被刘鸿升邀请,为之配演《辕门斩子》等;又应晚年的孙菊仙之约,为孙配演《朱砂痣》、《桑园寄子》等,均获好评。他的演出,尤为诗人、剧作家罗瘿公(1882—1924)所赞赏。在以后的岁月里,罗为扶持、培养程砚秋成才,倾注了全部热情和心血,为程艺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
1917年,13岁的程艳秋进入青春发育期而倒仓,他在罗瘿公的悉心安排和操办下暂不演出,继续延师深造。每天向九阵风(阎岚秋)、乔蕙兰(著名昆旦)、谢昆泉、张云卿(江南名笛师)等学习京、昆各种技艺,更向王瑶卿问业,并观摩当时新兴的电影艺术,程砚秋如饥似渴地学习,三年后再登台,果然技艺突飞猛进。以后罗瘿公又亲授以诗词歌赋,使研习音韵;并介绍从名画家汤定之学画,从名武术家高紫云学习各种拳、剑。这样,大大提高了程的表演技能和文学艺术修养,更培养了他高尚的美学情趣,为日后的艺术创作作了充分的准备。1919年,程艳秋的嗓音开始逐渐恢复,罗瘿公即命他投拜在梅兰芳的门下执弟子礼。恰好张季直在南通建立“梅欧阁”,梅即亲授《贵妃醉酒》,由程代他赴南通参加演出,以示祝贺。这是程倒仓后的第一次登台。以后又陪梅演出《天河配》、《上元夫人》等,从中得到不少教益。各班社得知程嗓音恢复,纷纷争约。

1920年,他先搭余叔岩班,与余合演《打渔杀家》、《审头刺汤》、《御碑亭》等,深受余叔岩表演艺术的启发和影响。1921年,应高庆奎之约,在华乐园挂二牌,演《奇双会》、《汾河湾》和《芦花河》等。至此,程艳秋已以自己的艺术实力,在观众中名。1922年,年仅18岁的程艳秋,便开始独立挑班了。他继承传统而不泥于传统,学王拜梅而不囿于王、梅的艺术风格,独辟蹊径,另立流派。在不断的艺术实践和创新中,逐步形成个人的艺术风格,创立了有广泛影响的艺术流派,世称”程派”,并与梅兰芳、尚小云、荀慧生一起被称为 “四大名旦”。

程派艺术以独树一帜的发声、吐字、用嗓、润腔等综合技巧创造了风格含蓄、以深邃曲折、亢坠断续取胜的唱腔。通过娴静凝重的舞台形象表现古代的女性,尤善于塑造遭遇悲惨、具有外柔内刚的性格的中下层的女性人物。程腔虽以幽咽婉转著称,却于柔美的旋律之中,别具一股刚劲之气,锋芒咄咄逼人,更有强烈的感染力。程砚秋对音韵学钻研有素,每个字的阴阳平仄、清浊尖团、湖广韵、反切音都十分讲究,以字行腔的结果是唱腔的大大丰富。他的水袖功夫炉火纯青,有“勾、挑、撑、冲、拨、扬、掸、甩、打、抖、”的十字诀,每一种用法又有若干变化,成为表现人物的有力手段之一,如《荒山泪》中抢子追赶一场就有40多种舞式。

程砚秋的剧目富早年喜剧占有较大比重。传统剧目而独具程派风格的有《四郎探母》、《贺后骂殿》、《三击掌》、《汾河湾》、《朱痕记》、《玉堂春》、《武家坡》、《三娘教子》等。新戏则有《青霜剑》、《文姬归汉》、《梅妃》、《红拂传》、《春闺梦》、《荒山泪》、《亡蜀鉴》、《鸳鸯冢》、《碧玉簪》以及后期的《锁麟囊》、《女儿心》等。早期上演的《龙马姻缘》、《梨花记》、《花舫缘》、《玉镜台》、《风流棒》、《玉狮坠》、《孔雀屏》、《赚文娟》亦均有特色。另有武打戏《聂隐娘》、《沈云英》、《陈丽卿》等以及由单折戏增益为全本的《费宫人》、《金锁记》等。早年还常演出昆剧如《琴挑》、《思凡》等。50年代又排演了新戏《英台抗婚》在这些剧目中,服装、扮相及表演程式均有大幅度的革新和创造,有一些戏如《红拂传》、《梅妃》等 还是歌舞并重的。程派名剧,荒山泪》已摄成影片。

1932年,程砚秋赴法、德、意及瑞士4国考察欧洲歌剧、戏剧和音乐。他在旅欧期间陆续发回的调查报告书中,写下了对改进戏曲工作的很多卓越见解。抗战期间,北平失陷后,他曾屡次拒绝为敌伪演出,遭到日本占领者特务宪警的寻衅,为此他毅然弃绝舞台,在北平西郊青龙桥隐居务农,表现了艺术家高尚的民族气节,直到抗战胜利。中年以后,由于身体条件的变化,除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国内观摩示范等重要演出外,主要致力于总结、传授艺术经验及戏曲理论研究工作。1955、1956、1957年在中央文化部举办的三届全国戏曲演员讲习会上,为全国务剧种著名演员传授戏曲表演经验和技艺。著有 《戏曲表演艺术的基础-“四功五法”》、《与青年演员谈如何学艺》、《谈戏曲演唱》、《谈窦娥》、《创腔经验随谈》等文,均已收入《程砚秋文集》。程所演新戏中的代表目,已编入《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》。

1949年,程砚秋作为特邀代表,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。1950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。同年,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;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会主席团委员。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,获荣誉奖。30年代曾创办中华戏曲职业专科学校,并任南京戏曲音乐院北平分院院长。1953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。1957年,由周恩来总理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58年3月9日因心肌梗塞症在北京逝世。

程砚秋将他的一生,全部贡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,他所取得的卓越成就,是京剧艺术近百年来所达到的高峰之一,它不仅对京剧旦角同时也对整个京剧、戏曲的发展,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